加入收藏夹
人员招聘
本站公告
人员查询
地方频道
新闻
时政
社会
法治
军事
财经
教育
科技
农业
健康
体育
文娱
时尚
文旅
舆情
论坛
视频
图片
科技
新闻
互联网
通信
电商
创业者
科学探索
即时新闻
科技强国:从夯实根基到勇攀高峰
“蛟龙”号在北极成功完成10余次载人深潜
进入共赢新领域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全面提速
今年8月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946.4万件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闭幕 智慧科技点燃未来生活想象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基建先行、技术突破、应用
网络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加速 中国联通发起共链行动倡议
“大”处着手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激发“基层动力” 为欠发达地区培养领军人才
北斗如何高质量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新闻
我国将在2018年至2021年前后陆续发射四颗风云三号卫星
我国将在2018年至2021年前后陆续发射四颗风云三号卫星,包括风云三号上午星和下午星,卫星将适时增加新型遥感仪器,满足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另外两颗风云三号卫星分别为晨昏轨道运行的气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5
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
11月15日2时3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5
北斗三号缘何点火4小时后才迎来“发射成功”
和以往航天活动一样,北斗三号卫星所搭乘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也是在“五四三二一”的倒计时中点火升空的,先是喷出火焰、吼出巨响,随后刺入苍穹。不过,这个最让人熟悉和震撼的画面,却只是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3
中国大洋45航次科考作业收官 获取多项科学考察成果
随着科考队员近日将在5200多米海底成功取样的箱式取样器回收至“向阳红03”科学考察船甲板,中国大洋45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作业顺利收官,这也意味着大洋45航次的科考任务全部完成。目前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2
我国科研人员研究揭示气候变暖下青藏高原林线未上升原因
低温是高海拔区域树木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理论上讲高山林线应随气候变暖而上升,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科研人员通过对青藏高原相关树种进行研究揭示出其原因,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森林生态与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0
开创多个“第一次” 第八次北极科考实现三突破
日前,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实现多项历史性突破。自1999年首次开展北极科考以来,我国北极考察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为什么要加快探索北极?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0
长江江豚科考今起正式起航 结果将于明年3月发布
3400公里,航行约40天,长江江豚科考将于今日抛锚起航。这是时隔五年后,第三次大规模长江江豚科考。昨日,现场指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郝玉江介绍,此次科考将观测江豚种群数量变化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10
气候变暖正在威胁北极文化遗产——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主席谈北极
“说到北极文化遗产保护,首先要说的就是气候变化。许多生物可以做出适应环境和气候改变的调整,文化遗产则没有这样的能力。文化遗产一旦消失,永不复还。”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主席苏珊·芭近日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09
我国为何要建第五个南极考察站
从1985年建立长城站起,我国已经初步建成南极考察基础设施体系,建成涵盖空基、岸基、船基、海基、冰基、海床基的国家南极观测网和“一船四站一基地”的南极考察保障平台,基本满足南极考察活动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09
解码北斗三号:和前两代卫星相比,它有何不同?
11月5日,我国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颗)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顺利升空,它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那么,北斗三号与前两代“北斗”导航卫星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1-08
国家天文台:中国“天眼”已具备系统发现脉冲星的能力
十九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中国“天眼”)工程办公室主任张蜀新今天(24日)表示,自去年9月25日FAST望远镜落成启用以来,经过一年多的调试,望远镜的多个系统已经调到了设计指标,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0-24
翟婉明:我国正在研制比复兴号更快的高铁
翟婉明:感受最深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定位,特别是创新引领发展这个方面。十九大报告中还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这让从事轨道交通研究的我倍感振奋。这是一个策略,也是一个号召,当然还会进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0-24
我国科学家在一维量子液体研究领域获重要进展
一维量子系统研究涉及纳米线、纳米管、线型冷原子阵列等多种物理材料,这些材料有望应用于纳米光电、传感、能源以及量子信息处理等技术领域。在这个研究领域,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邓肯·霍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0-23
“黎明”号新任务继续“锁定”谷神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报道,“黎明”号的第二次拓展任务,仍然“锁定”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的最大物体——矮行星谷神星。在此期间,探测器将降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低的轨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0-23
探访“人造太阳”项目:有望2050年点亮你家灯泡
一个集结了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的顶尖科学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合作工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简称“ITER”)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于项目模拟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原理,这个工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0-22
中国地震局局长:2030年建成地震科技强国
21日,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代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九大报告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了党为谁服务、如何服务。下一步,地震系统也将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0-22
中国发射一枚超级卫星 以后哪里都可以高速上网
经常在国内旅行的人都知道,在飞行的飞机上、在远洋航行的船舶上,手机、笔记本是上不了网络的,同样在高速运行的高铁上,手机信号也是时断时续,但是随着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的发展,空中上网聊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0-21
中国航天八院院长:中国或于2030年去火星采样
十九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院长代守仑20日透露,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木星系等探测方案。运载能力的大幅提升,使我国空间探测瞄准了更遥远的深空。代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0-21
中国新建科考船数量世界第一 性能进入第一梯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曾数次体验美国科考船作业,有一幕令他印象深刻:在投放潜、浮标时,科学家只需在控制室里喝着咖啡,就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不久后,这一幕也将在中山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0-21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显山露水 无人驾驶等成热点
近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组建成立。据介绍,联盟将快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制造、健康医疗、生活服务、城市治理等场景的应用,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与水平。同时,将整合全产业链资源,促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0-20
中国天眼FAST首秀引瞩目 已超额完成年度试观测任务
几乎没有悬念,“中国天眼”FAST的成果“首秀”,又一次让中国科学界站到全世界面前。10月10日,FAST团队携脉冲星发现的成果甫一亮相,就引来国内外注目,享誉世界的澳大利亚帕克斯射电望远镜的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0-16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监测发现七款违法移动应用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近期有七款违法有害移动应用存在于移动应用发布平台中,其主要危害涉及系统破坏、隐私窃取和恶意传播三类。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0-15
我国研制最新利器 在南海一举创下多项新纪录
近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在南海顺利回收了一台最新研制的“海翼1000”水下滑翔机。该水下滑翔机在南海北部无故障连续工作91天,创造了我国水下滑翔机连续工作时间最长等多项新纪录。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0-1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在国产民机上应用试飞取得成功
记者14日从中国商飞公司了解到,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在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103架机上进行了测试试飞,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0-14
特稿:中国创新成为全球进步的新动力源
“中国”已成为近年来全球科技界的“热词”之一: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为中国科研制作特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称赞中国专利“井喷”;“新四大发明”在海外“圈粉”无数……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17-10-11
1008
首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
大视窗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贵州三穗:乡村好“丰”景
广西金秀:高山茶园晨景美
河南辉县:太行深处绝壁峡谷引游客
贵阳:栾树硕果盈枝红 扮靓秋日布依寨
浙江仙居:水库秋色如画
今日武汉见闻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9日闭幕
寻找中国之美|那些你见过的秋天啊
1
1
1
1
1
1
1
1
1
1
新闻聚焦
科技强国:从夯实根基到勇攀高峰
“蛟龙”号在北极成功完成10余次载人深潜
进入共赢新领域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全面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闭幕 智慧科技点燃未来生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基建先行、技术
“大”处着手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激发“基层动力” 为欠发达地区培养领军人才
北斗如何高质量发展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京完成开舱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平安抵京
新闻热点
广西捣毁特大贩毒团伙 头目是五旬瘫痪大妈
2019-11-20 14:23:40
陈中华:新京报不要给我讲法治,我要继续为张扣扣点赞
2018-02-22 05:03:44
香港闹这么凶,中央为什么还不出手?
2019-08-13 10:01:05
单德文拔毒膏 祖传秘方见奇效 燕赵大地创威名
2019-03-29 06:00:37
河南虞城张集镇一村书记私采乱挖倒卖国土“违法致富”国土所
2017-07-29 14:09:24
商丘苏州河畔花园小区物业为何要这样做?
2018-07-27 12:30:39
图集
东风5C帅照来了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
习总书记和彭丽媛迎接外方代表团团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
点击排行
“祝融号”!中国首辆火星车名称正式公布
“雪龙2”号首次进入南极地区
@航天迷,“嫦娥”要去月亮上“挖土”,咋看飞
国家航天局: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我国航天发展
6329米!国产水下滑翔机“海翼”刷新世界纪录
我国成功发射云海一号02星
中国航天具备稳定高效海上发射能力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公布 我国首次
这是一抹来自月球表面的中国红!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已飞离地球超过800万公